腦霧

/郭立昌

新冠疫情之後,出現許多新名詞,「腦霧(Brain Fog)最近常聽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指出,腦霧是個人用它來描述當他們的「思維遲緩、模糊和不敏銳」時的感受,並非醫學的專有名詞。對我來說,腦霧就是原本一個禮拜可以寫一本書,現在一週寫不出一行字!

腦霧與海馬體

最明顯的是,去年打第一劑莫德納,剛開始完全沒感覺;然而,到了第十天,胸口痛,痛至前胸貼後背,醫生只能說:「多喝水。」打第二劑莫德納後,很快就出現頭暈和喉嚨痛反應,醫生還是囑咐:「多喝水。」

每打過一次疫苗,我發現自己的注意力越來越無法集中,甚至於無法組合文字成為文章。721有件鳥事不得不理,在明鏡高懸匾額下的官叫我寫〈補充說明原本這是兩小時以內能搞定的事,我卻說「一個月」;到了729,我發現自己組合文字的能力變得很差,仍然每天擠一點,接力式地拼湊出一份〈補充說明〉,卻被那官突襲,他願意承擔「業障」就由他去吧。只是自己真的退化到了「有感」的地步。

原本整理幾千頁的資料,計劃寫《為下一代開出路II》、《社會責任III》,以及《植物即未來》等相關的書。被721的鳥事一攪,再挨第三劑莫德納之後,整個著作計畫完全無法進行因為整個禮拜連一行字都寫不出來。即使參考資料都已經準備好,現在卻不知從何著手?最明顯的是,隨時頭昏昏、腦頓頓。

猶記2018年,內人有個服務鄉親的計畫,我上網買到一本原著(舊書),只花了兩個禮拜工夫,就把早年被貪腐爪牙勒令銷毀的《國防雇員的女兒》復原及付梓,跑38區行程時與意見領袖分享,弄出了個傳奇。寫一本整廠設備說明書也花不到十天時間,怎麼才僅三年多工夫,退化如此之多呢?

曾經在迎戰貪腐集團的2004年,我必須扶著傷兵賺錢養活一群人,仍得迎戰大群魑魅魍魎;明鏡高懸匾額下的官指著偷竊所得之「電子商店系統發明專利證書」的「中華民國」四個字說:「這是假的----」我拿起花了一個多禮拜編撰完成的《全球通路-TES》朝他丟了過去,問:「你敢用你的退休金賭嗎?」那官嚇得趕緊關掉錄音機,不知所云。

全球通路-TES

而我帶著失語的內人「讀經」過程,每天都寫成一篇文章,張掛於無名小站,竟然有人來採訪;「讀一遍聖經」在宗教界形成一股風潮。而我在2005年手中又多了三本書,讓我連結到2006APEC領袖會議,也促成了「利馬反貪宣言」。

貪腐首腦在河內美麗雅酒店,說要宴請海島代表團,竟然只有我一人能夠進去和他同桌坐席,體驗「你在我敵人面前為我擺設筵席(23:5)的情景。貪腐首腦對我說:「要感謝你那些『細漢仔』的幫忙----721雖然經歷鳥事,卻知悉何謂「禽獸不如」,同時瞭解那個已經暴斃的貪腐首腦當年所云為何!

憑著高超的文筆,我們活過了2004貪腐集團指定要「滅絕」我們的年度。我在2006年河內APEC領袖會議爭取到的「衛星支援」法案,也到了矽谷落實,使得智慧型行動通訊器不致於像「PDA(可攜式數位助理)淪為失敗的產品。我們帶至世界的「射頻轉換器」終於成為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後最夯的發明當年明鏡高懸匾額下的官需要自己好好檢討了!我們的新「科技經濟系統(Tech-Economic System, TES)也被冠以各種「」成為各國的重大政策;連地方政府都要列為未來的市政計畫。

不過,如今我的長串工作計畫卻因為「頭昏沉沉、無法組合文字」,加上看字不到十分鐘就感到很睏視力嚴重惡化,一切的工作窒礙難行。前天晚上打開電腦,望著模尼特半天,不知從何下手。只好打開電影,看了一部又一部,皆看不到五分鐘就看不下去。最後,找到2008年凱特溫絲蕾主演的《為愛朗讀(The Reader),居然讓我靜下心看完。電影中,1922年生的漢娜施密姿是個「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沒有家人,在二戰後,被抓去審判,她居然能騙過全部的人,被判「終身監禁」,老死獄中。導演用對比法,把凱特演的漢娜詮釋得入木三分,她只為了不讓人知道自己是「文盲算是自卑產生的傲慢與偏見吧?寧可孤老至死。

電影的展演有點不符合現實,但我真的認識像漢娜的文盲,只是她的際遇比漢娜好太多,而她完全沒有漢娜的善良本質;而且,不知感恩上天的賞賜,晚年也被如同監禁,孤老至死並非明鏡高懸匾額下的官所言:「她是死於HBV/ DM/ HTN----」因為,我被量身訂作在1984年就差一點死於類似的病;不過,經過「斷食療法」、「吐納維生術」之後,我又能貢獻世界38年。即使最近又經歷氣喘/暈眩/頭痛/胸痛/喉痛/視力衰退/腦霧等等症狀,但讓我想起「堰池映月法」,雖然還不知效果如何,但試了便知道。

以前我曾經勸人要「保護海馬體」,因為主管大腦記憶的海馬體是隨年齡而遞減。大腦的兩側各有一個狀似「海馬(sea horse)的部份,希臘人稱之為「海馬體(Hippocampus),它主管人類的「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認知功能」,必須善加保養,才不會快速萎縮,而能在年歲增長之後,雖然記憶力不如往昔,但仍能認清自己的親朋好友,生活能夠自理,日子過得快樂自在,不致於成為家人的負擔。

根據KSI科學中心的長期研究,人的智力從13歲開始突飛猛晉,到了30歲進入階段性轉折因為記憶能力開始下降,影響學習能力;經過量化研究,紀錄樣本的「言語、學習、反應、認知、行為」等各方面的變化;發現人類的大腦功能,的確從30歲開始下降。而從量化分析中獲得之結論是:「人類的海馬體功能自30歲起,平均每年以『百分之二(2%)的速度在萎縮。」雖然並非醫學臨床實驗所得,仍顯示:「每個人都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大腦』,一家人的生活才能幸福快樂。」茲把上述的結果,以公式表示如下:


假設30歲的海馬體為100%,每年以2%的速度萎縮;n是您現在的年紀減去30x就是您現在的海馬體存量。經過換算,50歲者的海馬體存量為「66.761%」,60歲的海馬體存量為「54.548%」,65歲者的海馬體存量為「49.307%」,70歲者的海馬體存量為「44.570%」,80歲者的海馬體存量為「36.417%」,90歲者的海馬體存量為「29.755%」。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報告:「海馬體萎縮是永久性的。」可以得知一個警訊,就是「海馬體萎縮(Hippocampal Atrophy)的情況是「不可逆的(irreversible),只能事前善加保養,以減緩其萎縮的速度。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評哈佛醫學院為美國排名第一的研究型醫學院。哈佛醫學院的巴德森(Andrew E. Budson)醫師說:「作為一名認知行為神經學家,我聽到許多人在感染COVID-19後抱怨『腦霧』。 因此,我認為值得討論一下腦霧究竟是什麼,而做一些事情可能有助於清除它。」他指出,腦霧不是醫學或科學術語,而是個人用它來描述當他們的思維遲緩、模糊和不敏銳時的感受。我們都會時不時地體驗到這種感覺。當您患上流感或其他疾病時,您可能無法清楚地思考。也許你時差,你的思維遲鈍,因為感覺就像是凌晨2點。或者你服用了一種「抗組胺藥」或其他藥物,讓你的思維模糊了幾個小時。在每種情況下,您可能只是等待恢復正常,無論這意味著從疾病中恢復、適應新的時區,還是等待藥物的副作用消失。最近,我收到一封來自一位男士的電子郵件,他描述了自2020年春季從病毒中康復以來,他如何仍在與「認知挑戰」抗爭;他的醫生為他進行了檢查和一系列測試,一切都很正常,但他的認知挑戰依然存在。像這個人一樣,許多人已經從新冠疫情的「急性、危及生命的影響」中恢復過來,但仍然覺得他們的思維和記憶沒有恢復正常。顯然地,新冠病毒會影響人類的腦部功能;研究人員指出注意力持續受損,但其他影響可能更微妙,例如「腦炎」、中風和大腦缺氧等。

新冠病毒會引發「炎症(Inflammation)!哈佛醫學院的專家剛剛發表了《對抗炎症(Fight Health-Robbing)特別健康報告,清楚地揭示了慢性炎症對您的健康和福祉構成的威脅,並揭示了您可以採取的醫療和生活方式措施來保護自己。科學已經證明,慢性、低度炎症可以變成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2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無聲殺手。全世界「五分之三」的人死於與炎症有關的疾病這項事實引發了嚴重的危險信號。值得慶幸的是,你可以做很多反擊。《對抗炎症》中揭示了可用於在低度炎症有機會損害您的健康之前,抑制低度炎症的高效、基於證據的策略。從今天開始採取這些步驟,為您指明抗炎的方向。

1步:改善飲食來對抗炎症。哈佛專家警告說,許多「抗炎飲食」並非以科學為依據。在這份特別報告中,您將發現三種最佳飲食選擇——以及有助於抑制炎症水平的基本食物注意事項。

2步:動起來(Get moving)!對抗炎症揭示了降低炎症水平需要多少有氧運動出乎意料地少,以及多少運動實際上可能引發炎症反應。

第三步:管理你的體重。發現一些簡單的策略來幫助你減少腹部脂肪——產生促炎化學物質(pro-inflammatory chemicals)的那種。例如減少飲食中的糖分。

4步:獲得充足的睡眠。夜間睡眠不足不僅會剝奪你的精力和生產力,還會加劇炎症這對心臟健康尤其有害。

第五步:戒菸(Stop smoking)。專家說,改掉這個習慣可以在短短幾週內顯著降低炎症水平。即使您曾經嘗試過戒菸,這份特別報告中揭示的步驟也可以幫助您成功!

6步:限制飲酒(Limit alcohol use)。談到炎症,酒精既可以是你的朋友,也可以是敵人。在這份特別報告中找出為什麼一點點酒精可能會有所幫助,以及控制炎症的上限是多少。

7步:克服慢性壓力(Conquer chronic stress)。慢性壓力會引發炎症的發展,並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抑鬱症和炎症性腸病等問題的突然發作。

無論您的目標是預防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癡呆症,還是其他與慢性炎症相關的疾病,您越早將這七個步驟納入您的生活,越好!

我曾經遭不知感恩的結構型罪犯量身訂作,差一點點就在1984910日暴斃;幸蒙天佑,加上自己內力深厚,才撿回一命。即使當年全身發炎,出院後,一丈距離要走十分鐘,但幸好還保有沒受損的大腦,我用「意念」及非傳統醫療法使自己回復健康。惟今天發現新冠病毒及其疫苗會傷腦,「腦霧」雖非醫學專有名詞,真的不可以等閒視之。

新冠大流行已經過去()

英國抗新冠病毒專家坎貝爾(John Campbell)博士昨天在其YT上質疑美國拜登總統所言「(新冠)大流行已過去(Pandemic is over!),那為何還採購17千萬劑疫苗,開放至六個月以上新生兒施打?他認為,應該說「緊急狀況已經過去」會比較好。新冠肺炎起源於大陸武漢,中國當局至今仍然嚴格控管,與美國的態度截然不同。期望大家保持健康,看看哪個觀點才對。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

郭立昌的貢獻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VA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Shopping System)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醣烴之爭)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15.html (保護海馬體--Hippocapus)

https://pkproclaim.blogspot.com/2022/02/220.html (淺談以色列)

https://pkother.blogspot.com/2022/09/917.html (九月奧米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芭比與微電子

東海之今昔

釋傳智與星雲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