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今昔

/郭立昌

經上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利未記11:44 ) 潔淨與污穢必須分開來,才能得著神的祝福。

提起東海大學,大家總會想起大度山的地標路思義教堂聽說,因為離上帝最近,才蓋在此地;事實上,我們曾經在此見證過神蹟。

路思義教堂原貌

承建路思義教堂的包商吳艮先生說:「這是要起給上帝住的厝,每一把砂都要篩乾淨---」如同他蓋銘賢堂那樣。因為上帝是聖潔的,良善信實的建商盡心盡力,連一把砂都照顧得乾乾淨淨的,當年東海大學的屬靈空間是潔淨的,當然蒙神喜悅,而能福杯滿溢。

前天兒子回東海教會講道後,寫了一篇PO在臉書的文章,頗多感慨;末了,提及東海大學正在誠徵校牧:Ph.D(博士學位)、有傳道師資格。」 送他去搭車的姊妹提起,還好目前有不少退休後在東海聚會的牧師與師母「撐著現在的教會,面對困難;而學生團契也是如此。

整修中的路思義教堂 希望回復聖潔

那位姊妹又表示,過去三年沒帶團契、被迫負責其他學生事務,對常態的大學生有更多體悟。東海教會的現狀是「聚會人數少到有時甚至是十幾人,團契學生幾乎是信二代,需要面對的問題遠較第一代信徒複雜,信仰群體的成年人有非常多教導,卻難以讓人安心對話。雖然,不是不做事、不關心學生,但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可能造成難以進一步談什麼造就、成長,契友也不會覺得這裡值得邀請同學進來。事實上,也有人認為團契讓人沒什麼收穫。雖然也有更願開放、願意投入的信徒,但他們的重心多半會在母會。

她說:「這學期又回復成為學生團契輔導,正在慢慢恢復過往東海有的一些傳統:好好聽學生說話、陪伴、讓學生做他們該做的事。希望這些付出,能夠真的幫助到需要的弟兄姊妹。

兒子提到,前幾週壓力大到直接丟下該做的事,到餐廳跟學弟妹吃午飯閒聊。期間,意外發現有位「一年級同學不僅是東海畢業,還參與學生團契」;同學講了些 2017 之前學生團契的情況,好像除了人數銳減,大致不變。他們最後提出一些老學長的疑問:「這人 2003 年就畢業,中間二十年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雖然,都是基督教群體、重視信仰訓練,但不同於神學院的「累加原則,東海學生團契是「減法原則。前者是決策方覺得少了什麼,就再多加一個又一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除了不會增加整合時間;後者則是看哪些對基督徒學生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做那些,其他即使「再有價值也不會讓學生去做。因此,當初輔導花很多心力擋下許多上層構想一項又一項的事工計畫,讓學生可以專注在少數的重要訓練,通常是基本功:歸納法查經、陪讀、團契生活,學生的其他精力就放在自己的學習之上。

總之,東海教會今非昔比,令人不禁想起李後主的《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真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話說在威權時代,「」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名詞。1972年某日,永康工廠打電話來,結結巴巴地說:「官來----」跨上烏兔馬,快速趕到了現場,原來是行政院青輔會秘書長來視察;後來這位「梅可望」秘書長出任東海大學校長,看見他治理學校的成果,我居然要求兒子放棄原先填寫的國立大學,改讀東海大學。

作者與梅可望校長

四十幾年期間,目睹東海的興衰,個人認為「屬靈的因素大於屬世」;因為貪腐攻擊持續不斷,使我無意間看見東海校牧的劣行基督信仰最核心的《十誡》幾乎都犯了。那雙髒手玷污了整個東海神聖的屬靈空間,不潔造成許多屬世事工的不順。心中不由得響起經上所言:「是海裡的狂浪,湧出自己可恥的沫子來;是流蕩的星,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猶大書1:13)

有宗教學者說:「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信仰』,信仰是人和『超越界(Transcendence)的關係。」人類總會有膜拜的對象,常常會感覺到「默默中的力量」,相信這股頭頂上的力量時,往往會發生不可思議的事稱之為「神蹟」。孫中山先生曾經說:「信仰產生信心,信心產生力量。」信仰令人為了理想犧牲性命而在所不惜。蔣經國先生曾經推薦看《荒漠甘泉》,每日一則經句,信仰在心中展現的作用,發揮出無限的能量,促使每一個行動更靠進神,創造了神奇的年代。

基督信仰的核心在「愛人如己」。和梅校長聊天時,提起蔣經國先生要他開發工業區,鼓勵優秀青年返鄉創業,所以創設了「幼獅工業區」,以每坪50元售給願意回楊梅創業的青年,帶動退聯後的創業熱潮,進而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台灣奇蹟或「台灣經驗」。1978年,東海大學董事會徵召梅可望先生出任第四任校長,梅校長臨危受命,中興「東海」,回復「求真、篤信、力行」的校訓,重振基督立校精神。

行政院青輔會秘書長梅可望(1971)

梅校長說:「東海大學是民國44年由美國紐約的『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簡稱U.B.或聯董會)創辦的基督教大學,東海教會乃是學校的『屬靈核心』,其負責機構為『校牧室』。」然而,校牧室竟然是校內爭議的焦點之一,主持教會的牧師經常不在校內;梅校長提案成立「宗教指導委員會」,成員五人擔任指導委員,把基督愛人如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建立起來,號召其他的基督徒參與教會事工。半年的時間,教會的種種靈修活動包括「大禮拜、查經班、青年團契、執事會、小禮拜和婦女會」等,都恢復正常。聖誕夜的感恩禮拜,「路思義教堂」空前爆滿,全校師生一同歌頌上帝對東海的恩慈。東海大學在基督的光輝中開始「重生」。 

梅校長曾經送了兩本《從憂患中走來梅可望回憶錄》,書中217-251頁詳細地說明他促使東海重生的故事。相信圖書館裡有這本書,有識之士去借來看,肯定有所受益。

梅可望校長的贈書

信仰」應該算是人類生活最高的指導原則。2013年被貪腐攻擊至退守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時,赫然發現校牧居然在此進行違反十誡》的第七誡,全然無信仰可言。毋怪乎,東海的排名每況愈下。看了兒子的PO文,甚為感慨,希望關心東海的朋友,能從「梅可望經驗」中,迫切地向上帝禱告,祈求赦免過犯,求得屬靈的智慧和力量,扭轉奇蹟。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第三部門專家,擔任APEC領袖會議代表促成「EC/ICT/MB/ IIA-TES/反貪腐」等法案,反貪腐和EC又被列入2023APEC領袖宣言之中。

郭立昌對世界的貢獻

相關聯結: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6.html (活出東海)

https://pktw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緬懷 梅可望校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芭比與微電子

釋傳智與星雲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