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3的文章

東海之今昔

圖片
文 / 郭立昌 經上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 為『 聖潔 』 ,因為我是 『 聖潔 』 的。」 ( 利未記 11:44 ) 潔淨與污穢必須分開來,才能得著神的祝福。 提起東海大學,大家總會想起大度山的地標 — 「 路思義教堂 」 — 聽說,因為離上帝最近,才蓋在此地;事實上,我們曾經在此見證過神蹟。 路思義教堂原貌 承建路思義教堂的包商吳艮 宗 先生說:「 這是要起給上帝住的厝,每一把砂都要篩乾淨 --- 」如同他蓋銘賢堂那樣。因為上帝是聖潔的,良善信實的建商盡心盡力,連一把砂都照顧得乾乾淨淨的,當年東海大學的屬靈空間是潔淨的,當然蒙神喜悅,而能福杯滿溢。 前天兒子回東海教會講道後,寫了一篇 PO 在臉書的文章,頗多感慨;末了,提及東海大學正在誠徵校牧: 「 有 Ph.D( 博士學位 ) 、有傳道師資格。 」 送他去搭車的姊妹 提起,還好目前有不少退休後在東海聚會的牧師與師 母「 撐著現在的教會 」 ,面對困難;而學生團契也是如此。 整修中的路思義教堂 希望回復聖潔 那位姊妹又表示,過去三年沒帶團契、被迫負責其他學生事務,對常態的大學生有更多體悟。東海教會的現狀 是「 聚會人數少到有時甚至是十幾人 」 ,團契學生幾乎是信二代,需要面對的問題遠較第一代信徒複雜,信仰群體的成年人有非常多教導,卻難以讓人安心對話。雖然,不是不做事、不關心學生,但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可能造成難以進一步談什麼造就、成長,契友也不會覺得這裡值得邀請同學進來。事實上,也有人認為團契讓人沒什麼收穫。雖然也有更願開放、願意投入的信徒,但他們的重心多半會在母會。 她說 :「 這學期又回復成為學生團契輔導,正在慢慢恢復過往東海有的一些傳統:好好聽學生說話、陪伴、讓學生做他們該做的事。 」 希望這些付出,能夠真的幫助到需要的弟兄姊妹。 兒子提到,前幾週壓力大到直接丟下該做的事,到餐廳跟學弟妹吃午飯閒聊。期間,意外發現有 位「 一年級同學不僅是東海畢業,還參與學生團契 」; 同學講了些 2017 之前學生團契的情況,好像除了人數銳減,大致不變。他們最後提出一些老學長的疑問:「 這人 2003 年就畢業,中間二十年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雖然,都是基督教群體、重視信仰訓練,但不同於神學院 的「 累加原則 」 ,東海學生團契 是「 減法原則 」 。前者是決策方覺得